我認為博物館展示設計的作品就是珍藏著古人生前的稀世珍寶,將其收藏起來展現給我們后代人的,后來是我理解錯了,那什么是博物館?你們對博物館有個什么樣的概念呢,是否和我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博物館!
(一)博物館
在1995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定義為:“一個以研究、教育、欣賞為目的而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和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證的,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大眾開放的非營利永久機構。”
在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作品前,觀眾可以享盡自由時光——他們可以自由地在展廳里漫步或駐足,對某些展示設計作品一開始可能心不在焉,而后卻猛地恍然大悟,可以自由順原路折回、也可以自由放空、任意遐想,這一系列過程,就是與展示設計作品的過程。我個人認為“當一個博物館能夠提供豐富知識和新奇的展示設計作品讓觀眾好奇時,才算真正發揮出了其全部作用。”
在古代與中世紀時期,博物館的雛形就已顯現,那時期的博物館里可以稱其為藏品儲藏室和學習、研究之地;到了16世紀出現了兩個新的詞匯來表達“博物館”:畫廊、儲藏室。然而這兩類博物館內的展示設計藏品幾乎很少對公眾開放,他們主要是王宮貴族、教皇和富豪的玩物。
1. 17世紀末,博物館開始步入公眾生活,
2. 18世紀,人們還是熱衷科學與自然法則,當時的知識分子希望在博物館內收藏人類的藝術品、科學產物以及自然標本等。
3. 20世紀,博物館不再局限于藏品,漸漸偏向參觀者,衍生出了博物館實踐的研究以及針對博物館參觀者的研究。
4. 21世紀,博物館觀眾的重要性已經逐漸超越博物館收藏的重要性,博物館與觀眾間的“溝通”也已被重視。
5 .現如今隨著科技與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參觀者從傳統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了知識傳播的“參與者”甚至“主導者”,這種變化不僅使觀眾獲得了全新的參觀體驗,也增進了博物館與觀眾間的溝通與交流。而物聯網在其中的作用也逐漸顯著。
(二)物聯網
曾幾何時對于博物館領域而言,物聯網還是一個新興事物,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運用了物聯網技術。目前物聯網技術在博物館中主要是運用在參觀者獲取展品信息及博物館位置信息等相關信息。自從博物館采用了物聯網技術后,參觀者就可以根據自身定制屬于自己的導覽服務,這樣在展示設計作品中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的參觀服務有助于提升博物館的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和吸引更多的人流。
對于博物館來說,物聯網的教育價值與商業價值在于它可以允許參觀者通過其選擇的智能設備直接與藏品交換信息。展示設計藏品中的對象作為藏品數據的保存者,并且也能與其他物件交流。不難想象,未來的某天,當一個參觀者來到某個藝術館時,便收到藝術家的做平展覽位置的提醒,只因為參觀者在其他博物館曾經看過這位藝術家的展示設計作品。一旦站在這幅畫作前,一個微型傳感器便會提供給參觀者豐富、多層面的信息,提供購買該畫作的復制品或3D模型的機會并送貨上門,或者預定免費講座的座位。所有這些只需拿起手中的移動設備一掃便可。
物聯網技術在博物館展示設計方面應用,時至今日,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已經基本可以在博物館領域應用,國外的博物館領域已經廣泛運用物聯網技術,為國內的博物館物聯網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參照與借鑒。
隨著社會人文的發展,部分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作品免費開放,觀眾人數會大幅增長,博物館都將面臨人流浪超負荷,工作任務繁重的問題。但是隨著物聯網與可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博物館電子票的出現可以為博物館帶來諸多方便,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博物館可以通過網站或發送二維碼等方式,給觀眾提供購票憑證。通過將物聯網的RFlD技術與電子票及觀眾的移動手持設備相結合,即可實現博物館內的觀眾定位。系統通過閱讀器采集觀眾的數據,分析相應的人流量及位置數據,可以及時為工作^員提供信息作出相應的調整。
物聯網中首當其沖的一個特點就是智能化的監控和管理。所以博物館就可以利用物聯網來進行館藏品的智能化管理、運輸、庫存等。工作人員可以熟練地了解每個藏品的具體位置、收藏狀態等。物聯網的智能管理與傳統藏品的管理相比,大大減少了工作量、時間以及人力。可以實時對藏品進行監控,遇到相應問題時可以及時處理。
觀眾在參觀博物館中看得最多的毋庸置疑是展示設計作品,而其次就是博物館的指示系統。觀眾在參觀博物館時,指示系統是一個重要的引導環節,如何通過良好的指示系統來帶領觀眾進行博物館的參觀是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物聯網技術,應用內置RFlD電子標簽的門票或觀眾的移動設備,可以全面感知用戶的存在與位置信息,然后快速準確地對觀眾的位置進行數據分析,然后給觀眾制訂一個準確,有效,親切的參觀路線,減少觀眾的觀展障礙,導覽系統可以說是博物館展示中的重中之重,傳統的單項傳播展示已無法滿足年輕人的口味了,他們所期待的是博物館傳播的多樣性。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觀眾與博物館的互動性與自主性的加強。
通過物聯網技術,可全面感知觀眾存在。通過RFlD等物聯網技術增強展覽與觀眾的互動,并應用觀眾的移動終端將預先設定的服務推送到觀眾手中。美國技術創新博物館是第一家使用RFID技術腕圈的博物館,該博物館認為這是參觀了解博物館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因為這樣,參觀者能夠實現與展覽之間的互動。觀眾還可實時查詢自己的位置,回顧參觀路線,獲取最優路線導引服務,調整參觀行程并選擇需要的服務。
同時當持有電子門票或手持設備的觀眾靠近展品,系統根據觀眾所在位置情況,觸發功能模塊,顯示該展品詳細的文字、語音、圖片和動畫等多媒體介紹資料,使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其背景資料,使得科普、人文宣傳更生動、更容易理解,知識更全面。觀眾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更輕松地查看展品名稱、內容等信息。
物聯網的相應技術可以有效控制和檢測博物館文物保存環境。通過物聯網紅外傳感器技術的使用,得到當前文物所儲存的濕度、溫度等多項環境因素,以及參觀過程中人流量及動向的變化,從而能夠更好地針對這些因素的變化及時采取一些相應的調整措施,使得文物儲存的溫度以及濕度等環境得到恢復,使得文物的保存有一定的保障,同時告誡工作人員展廳的人流情況等,對博物館的人流進行相應引導。
目前國內物聯網在博物館領域的應用可以說是較少,但是我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物聯網在博物館展示方面也會逐步得到重視。將博物館與參觀者的實際需求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才能推動博物館在信息科技時代中的發展,才能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服務與信息化管理,為文物的保護和文化的傳播,有效地探索出一條有利于博物館前進的科學化、智能化道路。同時物聯網的大范圍推廣將會成為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驅動力,推進社會進步的腳步。
我們天韻尚唐針對展示設計有專業的發言權!在優秀的品牌專賣店設計除了在視覺上要求整潔、美觀以外,還要能夠很好的傳達給顧客相關的銷售信息,能最大限度的使顧客產生購買的欲望和形成購買的行為。統一的店面識別系統設計,不僅能擴大品牌的影響力,而且能增強品牌印象,推動產品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