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曾在20世紀平面設計的發展和統一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不管是網格還是網格系統,在版面海報設計中主要用來控制文字、圖像等元素位置的排版設計陣局,最終在完成的海報設計中并不能直觀的為人們所見.“柵格系統”是一種框架,在平面設計中又被稱為“網格設計系統”、“標準尺寸系統”、“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20世紀20年代初見端倪,到50、60年代在聯邦德國和瑞士得到深入的探索和完善,進而風靡全世界.
國際主義風格早中晚期柵格系統的發展與應用
1、國際主義風格中期柵格系統體現理性、模數化的風格
二戰結束后的60年代,原來形成的簡單、功能化、理性形式,變成了采用完全的、絕對的數學方式從事平面設計的風格.“各種形式元素的比例及各元素間的距離幾乎總是與邏輯上運用的數字級數有關.”
2、 國際主義風格后期柵格系統表達的象征意義
國際主義風格后期的柵格系統受到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在版面中已經作為一種裝飾元素出現,反映了無理性甚至是小理性的基調.20世紀50、60年代,瑞士的網格設計發展到頂峰.70年代一些設計師為了打破柵格系統簡單、刻板效果的壟斷性,開始拋棄網格設計的傳統,而將網格作為裝飾物運用到版面中,有的網格被隨機傾斜或顛倒放置.
由于各國各地區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差異,人們對于以功能性為主的網格系統產生了不同的接受程度,并根據本國的特征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1、荷蘭一一網格構造法
荷蘭是受國際主義設計風格影響最深的國家,早期“風格派”的影響使得柵格系統在戰后更容易接受.荷蘭的設計家將網格作為對象的內部構造來對待,并且使網格線出現在設計的作品中.荷蘭的設計師們受到了國際主義設計風格的深刻影響,追求簡潔理性的版面設計形式,主要設計手段是網格系統,并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2、 德國一一烏爾姆樣式
二戰前的德國,一直保持著包豪斯功能性海報設計的傳統思想.戰后,在西德建立起的烏爾姆設計學院成為柵格系統的中心地之一,他們認為數學可以在藝術、邏輯與工業之間建立必要的聯系.1972年在慕尼黑奧林匹克設計中,各種各樣競賽的標志和選手的統計圖表等都是采用網格的方法進行設計的.當時德國的設計樣式主要是通過雜志向國外宣傳的.
3、美國一一為大眾傳播服務
國際主義風格網格系統一方面適應了現代社會的節奏和傳達的需求,另一方面產生了刻板、非人性化的版面設計面貌,這與美國天生的樂天性格背道而馳.所以美國一方面接受了國際主義的網格形式,一方面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良,形成了適合美國大眾需求的印刷版面形式,這使得美國的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都得到極大的、積極的促進作用.40年代“紐約平面設計派”出現,它的設計幽默風趣,極能代表美國人樂天的特點.
4、日本一一民族文化與國際性相結合
日本傳統文化中有對于縱橫線條和簡單幾何圖形的喜愛,因此日本戰后的平面設計家對國際主義網格系統中幾何元素、縱橫結構的嚴格分析和運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相對歐洲非對稱的方式,日本設計中更喜歡對稱的版面布局.因此,日本開始一方面結合西方的影響,一方面保留本國的傳統.日本戰后平面設計對網格系統的探索運用得益于它的文化傳統,在國際主義風格的強烈影響下,日本并沒有死板的直接將這種設計方法拿來用,而是在兩者之間尋找結合的可能性,產生了即帶有本土文化,又具有國際性的設計.
“人類有著并不僅限于技術和經濟上的需求,他有著各種各樣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那些與文化和美學相關的領域.”網格系統則將科學和科學的方法運用到人們社會生活和心理生活中,展現事物內在的、隱藏的、不可見的結構與運動,具有深遠的意義.
國際主義風格中運用網格系統進行北京海報設計的方法被看作是版式設計最有效的“手段”,但這并不能說它是全能,并且唯一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