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是全人類各民族文化中的一個共同點,它具有很廣泛的社會性和人民性,蘊藏著很豐富的內涵,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持久的生命力。
我國的酒文化,早在周代就已經形成,漢以后又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是世界三大酒文化古國之一。經歷了數千年的滄桑巨變后,現今仍然以精湛的工藝、獨特的風格和最大的銷量而馳名世界,并以其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內涵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獨領風騷.
酒與包裝,是兩個互相融合的互動產業,相互促進,結伴發展,相映生輝;酒是產品,包裝后成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走進市場,你就會被品種繁多的品牌所沖擊:國家名牌、地方名牌、廠家名牌、老名牌、新名牌……琳瑯滿目、強烈色彩刺激著消費者,再加上各式各樣的包裝盒子,整整齊齊的排隊列陣。這些包裝設計都各有各的特點和“氣派”,其中不乏漂亮大方出類拔萃的,尤其是名牌酒瓶的樣子,透明的玻璃質地,陶釉的光彩照人。
隨著市場的繁榮,優質產品比比皆是,但也有的魚目混珠,給百姓造成種種危害,使消費者常常心有余悸,對新產品、生疏產品望而生畏,不敢問津。包裝并非以華取寵,在市場競爭中,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是何級酒質的酒,包裝就應該反映出同級別的檔次,不能魚目混珠。一般來講,可分禮品、高、中、低四個檔次包裝為妥。要有個性有特點,有利于消費者明確的選擇,也有利于廠家和銷售代理商確定銷售地區、地點和銷售對象。那種隨“市場風”,隨“炒風”,而忘卻了身份、環境、銷售對象,一味追求富麗堂皇跟著別人跑,是一種自殺品牌的行為,后果不可低估。
關于酒瓶現今市場上分為兩大類,一是玻璃瓶,二是陶瓷瓶;就材質而言,前者是透明、晶瑩照人、華麗高檔;后者釉色可人,高貴典雅。但由于造型不同,會產生出格調高雅、富麗、豪華、粗獷,精細、樸素、敦厚、玲瓏、笨拙等各種感覺。消費者對此就有好、壞、美、丑的評價。
有時還附加對酒廠企業文化素質的貶褒。然而不少舊廠出品的酒,牌子不同,可瓶子確是一模一樣,你裝我灌,貼上標簽就出廠.這種沒有創牌子的思想,沒有知識產權意識,沒有專利登記的包裝容器,泛濫成災。難怪這些產品市場打不開,效益低下,其癥結之所在,是根本沒有打算創牌子。一個釀酒企業,要在市場上站住腳,必須爭創名牌,站在企業文化的高度,狠抓酒的內質和酒瓶造型及包裝設計,搞出自己的名堂出來,獨樹一幟。摹仿、追“星”都是沒有出路的. 只有創新,才能“獨標高格”。在思想感情上,在文化素質上、要占上風,站得高、方能看得遠,出品也就不凡. 產品在市場上會經久不衰,立于不敗之地。